
網康上網行為管理ICG為校園筑起“生命的堡壘”!
某高校大學生工作簽約前11小時從宿舍樓跳樓自殺的新聞在網上掀起一股討論高校自殺現象的熱潮。人們在深深為隕落的生命惋惜的同時,也渴望此類悲劇不要再發生。
不可忽視的自殺傾向
近年來,大學生自殺成一種上升趨勢,情感糾葛、學業障礙、就業壓力讓這些還處在象牙塔里憧憬未來的學生面臨嚴峻的挑戰。 中國學生通常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冀,同時由于大學的不斷擴招,學歷貶值,大學生要面臨越來越殘酷的競爭與淘汰,這對于心智尚不完善、做事容易沖動的年輕人來說更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可能一個小挫折就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們并不需要走到絕路
調查報告研究者發現,善于尋求幫助、解決問題能力強的學生,自殺意念更低;而缺乏主見、憂愁時經常通過發泄情緒來保持心理平衡的人,自殺風險較高。這就意味著,學校可以通過改善社交環境或提供專業心理健康教師輔導機會來關懷學生的心理健康,降低由于一時想不開就尋短見的發生幾率。 學校心理建設一般通過心理輔導課程或一對一咨詢形式展開,但高校的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稀少,不足以滿足日益增多的”問題”學生。學校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精準定位到最需要幫助的學生,避免慘劇的發生呢?
如何提早預防“悲劇”的發生?
網絡是了解這些征兆的最佳途徑。絕望的學生在現實中無法找到認同感,于是轉向網絡尋找同類,通過搜索自殺相關的詞匯、發表相關的帖子發泄情緒。如果可以及時捕捉到這些無聲的“呼救”,并給一個溫暖的回應,也許就可以讓他們有信心繼續走下去。
在現有的情況下,學校面臨上萬名學生上網的巨大數據量,人工分辨具有自殺傾向的學生無異于天方夜譚。如果能有一款設備自動檢測自殺周邊詞匯,將搜索結果反饋到學校,再由學校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輔導,可謂是資源用在刀刃上。
西交利物浦大學是在學生心理關懷方面走的比較遠的學校之一。該校充分利用網康在上網行為管理領域十余年的技術積累,尤其是在關鍵詞審計方面的優勢,將心理輔導工作從事中介入、事后補救前置到了事先預防。 如果在搜索審計中發現有學生搜索“自殺”等字眼,系統就自動發送報警郵件至學校管理員。這幫助學校節省定位時間,有效的實施心理幫助。
網康上網行為管理還將在今年完成與慧眼云對接,實現基于行為的用戶畫像分析功能。每個學生的喜好、傾向等信息將隨著時間的積累,以用戶畫像的形式不斷完善,異常的行為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學校可以基于此功能判斷并及時發現需要幫助的學生,有效的阻止悲劇的發生。
聯系我們
- 服務熱線:95015
- 在線咨詢